(打工朝北,创业向南)

打工or创业,这是一个问题。

上世纪80、90年代,那是一个打工的时代,毕业后包分配,我们的父辈们一份工作做到老,公务员又被称为铁饭碗,编制内,福利好,人高一等。

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,逐渐演变为一个创业的时代。早些时候,少数人因为下岗而被迫下海,于是各种小商小贩、私营企业主如山花般遍地盛开;接着,更多的年轻人背起行囊,带着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勇气,或南下,或北上,于是便有了“北漂”这样的名词,也奠定了“北上广深”四大城市的人才基础。

互联网的兴起,更加催生了这股创业潮。2003年,网易丁磊;2004年,盛大陈天桥;2013年,百度李彦宏、腾讯马化腾;2014年,淘宝马云……近10年的中国首富,几乎都出自互联网创业者,这使得年轻人更加对创业趋之若鹜——要么一毕业就创业,要么在公司里锻炼几年后,仍旧是创业。

北上广深,中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,也是人们印象中最适合创业的四个城市。笔者走访发现,创业环境和创业人群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和转移。选择打工,不如北上;选择创业,不妨南下。

曾经的打工之城,与现今的创业都市,二者之间正发生着微妙的转换;在互联网前十个创业年头失语的南方城市,正以后来者居上之姿迎头赶上。

上海:创业咖啡之死

科技网站动点曾对上海的四大创业咖啡做过一个盘点,包括爱塔咖啡、ic咖啡、微咖与必帮咖啡。除了ic咖啡从ic卡相关的交流转型为智能硬件之外,其它三大创业咖啡馆均已关门。

微咖坐落在上海最中心的黄浦区,与黄浦江仅百米之隔,旁边的婚纱摄影店与证券交易所依旧红火,而微咖却已关门。门上的免费wifi和店内的创业海报模糊可见,只是大门已经挂上生锈的链条锁。据大楼所在的保安说,这个咖啡馆关门后场地一直空置而未再次出租,这样的景象至少一两年了。

爱塔咖啡位于稍微偏远的杨浦区,这里聚集着上海为数不多的创业者。爱塔咖啡关门后变成了一家语言培训机构,旁边开起了一家蛮小资的咖啡厅。咖啡厅的店长说,零零散散也有不少人找爱塔咖啡找到了他们这里,后来发觉不是,也会点一杯咖啡聊一些她听不懂的话题,最后郁郁寡欢的离去。

同样位于杨浦的必帮咖啡也不复存在,刚刚换成了另外一个“ipo创业之家”的咖啡厅。“ipo创业之家”可能是上海硕果仅存的咖啡厅,它由二十一名股东众筹发起,现老板王俊曾经也是爱塔咖啡的老板之一。谈起爱塔咖啡的关门,王俊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:股东们没人专职,请的店长又没有专注创业。现今,做过外包、做过开发的自己已经辞职,专门来经营“ipo创业之家”。

“ipo创业之家”的一楼正在装修,二楼会办一些创业相关的培训,三楼则提供给创业者办公。目前咖啡馆仍旧在亏损,电费,人工成本都是不菲的开支,仅靠卖咖啡和办活动入不敷出;在王俊的规划中,还是做好创业的主题,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入驻,咖啡馆本身做一些种子轮的投资,在a轮套现这种模式,才能完成一个相对良性的运转。

与“ipo创业之家”相邻的innospace,是上海最大的创业者服务平台之一,也可能是上海当地创业者们的最后根据地所在。对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,偏远的杨浦区坐落着一家形影相吊的创业咖啡馆,一家创业平台,再对比繁华的黄浦江边陈列的数十个百年历史的老银行,你就能深切的体会到,上海的创业氛围是多么单薄。

在“ipo创业之家”办公的一位创业者说,自己的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加入了银行、证券等金融机构,还有选择在外企当白领的。学财经的自己,在金融机构工作几年后,萌生了创业的想法,目前在开发一种“在线笔试平台”,可以解决大公司招聘程序员时的笔试问题。

他的创业动机是,不甘心做一成不变的东西,而总想创造点什么。可惜对于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,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。上海不适合这种喝着咖啡,单打独斗,明天生死未卜的创业者,而适合那些穿着白衬衣,出入高档写字楼,拿着不菲薪金的高级打工者。

北京:专业创业族群

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北京的机会最多,资源最多,创业者也多——除了空气不好有雾霾,交通拥堵人口爆炸,城市已经负累重重。不在乎环境而毅然在京创业的,有这样一群“专业创业者”。

何谓专业创业者?言必提及互联网思维,行必出入各种创业咖啡馆,对雕爷西少爷黄太吉知根知底,认识的投资人不少于10位,参加过的投资路演不少于1场——一种在头脑上、思路上、创意上遥遥领先,但行动力、执行力方面却远远落后的创业人群。

专业创业者a从事的领域是在线医疗,他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数万名医患者信息的资源,目前就差产品上线了。他目前在创业街的咖啡馆里办公,构思产品设计,思考商业模式,此外也在寻找合伙人以及见见投资人。

创业者b希望开发一款app,他的优势和a类似,也有不少用户资源,可以在产品上线后实现瞬间导入,拥有极低的推广成本。目前缺少美工,缺少产品设计,寻找合作伙伴为其开发。

创业者c从事的是行业是社群电商,他的平台以服装切入,最后会横扫其它电商平台。此外,他的平台后续会加入更多社群概念,比如uber这样的服务,也只是其细分项目之一。因为平台具有的想像空间较大,所以他预感到自己的创业项目会非常烧钱,首批天使融资的目标是3000万。

创业成功的几率本就极低,而以上三名创业者更是停留在创业的初级阶段。也正是北京创业者的熙熙攘攘,反而促使了北京创业服务平台的繁荣。各种收费的、免费的,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,资源、资本对接,项目路演等等。

创业服务平台比创业者发展的好,创业者们的创意领先于行动力,最后的发展状况可能是,创业者们在折腾无果后,大部分再次回到职场打工。拉勾招聘脱胎于3w咖啡,从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说明,服务于互联网求职者的市场要比服务互联网创业者的市场更好做?

此外,北京的创业环境具有明显的媒体和广告特征:从事新媒体业务,商业模式建立于广告之上。互联网创业始于媒体,但最终会扩散至各行各业。所以北京可能是创业者(尤其是媒体人以及媒体相关项目)最多的城市,也是高级打工者的天堂,但并非创业者们的首选城市。

深广:自由科技环境

硅谷是美国科技技术最为发达、创业者层出不穷的城市。那么,中国的硅谷是哪里?一定不是北京和上海,他们就像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商业中心纽约。最有可能是深圳和广州。深广具有创业、创新的基因和氛围,目前正走在科技技术的最前沿。

早在80年代,深圳就诞生了康佳、tcl等彩电巨头,还有中兴、华为这样的早期科技企业;90年代又诞生了酷派、神舟、比亚迪,涉及电子、pc和汽车等领域;2000年以来,以腾讯、迅雷、魅族、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与手机制造业相继繁荣。联想在北京,小米在北京,但要知道,电脑制造业和手机零配件的制造业都在深圳;这几年最前沿的科技技术,智能硬件,3d打印、无人机、智能汽车等创业项目也都在深圳扎根发芽。

阿超是一名自媒体人,他后来在广州创办了智能硬件领域的垂直媒体,深圳还有另一家科技媒体同样关注智能硬件。这两家科技媒体能脱离北京而独立存在的重要原因在于,手机零配件的制造业都在深圳,智能硬件的生产商们也云集深圳,如无人机这样的创新产品制造也在深圳。

你可能没听过深圳无人机,但你一定知道汪峰向章子怡求婚,他使用的就是深圳无人机。南方以外的城市可能也有无人机,但涉及到无人机的硬件与制造,还是得回到深圳来——或许这就是深圳能争夺中国硅谷的优势所在:它不限于北京那样的创业局限性(媒体、广告背景),而广泛遍布于泛互联网、科技创新、硬件制造等领域。

除了创业基因与科技技术的优势外,深圳吸引创业者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这里离政治最远,离自由最近。一是政治的自由。这里的各项公共资源都是平等的,创业者身处一个相对自由的竞争环境,不需要复杂的背景支撑。二是个体的自由。深圳与北京、上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移民城市,所以它不会排挤外来者,它更能给予创业者归属感。

深圳创业者绿茶分享了他的看法。他认为深圳是一个公平的城市,也是一个现实的城市。创业者们追求效率,认清现实,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;人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实际主义的合作形式。能合作就会产生交集,不能合作就一拍两散。而北方就不同,可能人与人之间吃一次饭、喝一次酒,就成为了兄弟,萌生了“饭桌创业”的想法,问题是兄弟之间能够一起创业吗?大多数人也不过是过过嘴瘾罢了,其创业项目来自于饭桌,也停留于饭桌。

绿茶最早是想做一个创投服务平台,他能看到深圳创业行业的前景,但明白自身能力的不足,这是第一个放弃的项目;目前,他在做微信营销相关的业务,团队不大不小,赚小钱容易,但难在变化快。身为微信周边的创业者,需要把握每次机会,例如上半年的微信广告,年中的订阅号互推,年底的认证政策等等。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,可能就要落队了。

小江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了深圳,却因为一句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而留在了深圳,深圳不排外,深圳人都是外地人。他先后从事过公关,服务过华为,也曾加入过其它创业团队。现今又再次创业。对于他来说,不论打工还是创业,忙碌都是一种常态,身边随处可见那些四处寻找机会,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的年轻人。

把广州、深圳放在一起说,是因为他们同处南方,而且广州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,广州有广交会,全球商人云集,广州有灰太狼和喜羊羊,创意艺术产业发达,广州还有微信,现在连接了人与人,未来希望连接一切。

结语:

如果你想打工,可以选择一路北上,杭州、成都、南京这样的第五城市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;如果你想创业,应该一路南下,至少那里自由、公平,可以给你归属感。

对于创业者来说,自由不才是最大的源动力吗?公平竞争的自由,独立生存的自由,创造创新的自由,身为个体去改变世界的自由。

最后,再外加一个蓝天,一份清醒的空气,一个更加好的生活环境,这样的理由够不够?

所属栏目: 国内创业资讯

请评论


创业故事·由创业路上的你我来分享!